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在线免费视频,av网站在线观看不卡,久久久久免费看少妇喷水大片,www.99av,国产区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APP下載
機會在手,求職信息實時掌握
    Alternate Text
    APP下載
    Alternate Text
    微信公眾號
    Alternate Text
    小程序
首頁 > 事業單位招聘 > 招聘詳情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26年編外招聘公告

分享至

攜手百年市一,共創美好未來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26年編外招聘公告

歷史悠久 ?始建于 1899 年(光緒25年),至今126年歷史。

實力雄厚 連續多年入選“中國醫院競爭力?醫院排名100強榜單”,并在“中國醫院競爭力?省會市屬醫院100強榜單”位列前三。廣東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廣東省高水平醫院“登峰計劃”重點建設醫院和廣州市高水平醫院、研究型醫院建設單位。2024年獲批廣州市“國際認證標準醫院”資格。連續5年榮獲“全國醫療機構雇主”稱號,連續2年榮獲“全國醫療機構受大學生歡迎獎10強”稱號。

學科齊全 ?專業學科73個(含臨床學科56個,醫技學科17個),其中血液內科、消化內科、老年病科和泌尿外科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消化病學為廣東省醫學重點學科;普外科等21個專科為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廣東省腫瘤介入診治聯合重點實驗室為廣東省重點實驗室,臨床分子醫學及分子診斷實驗室為廣東省醫學重點實驗室;擁有24個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醫院專業設備總值超9億元,擁有雙源CT、3.0T MRI、PET-CT、達芬奇手術機器人、DSA等。

人才濟濟 現有職工人數430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1人,碩士生導師275人,各類、省市級人才稱號共計188人次;柔性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國家杰青、國家優青等特聘教授、客座教授83人。近五年,醫院獲各級課題立項500余項,資助經費超過1億元。其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8項,發表SCI論文500余篇,且在Nature、Cell、Blood等國際期刊發表多篇高影響力論文。

前景廣闊 目前由本部、南沙醫院和鶴洞分院三個院區組成,一院三區同品質發展。編制床位2970張,2024年全院總診療人次288.15萬人次,總出院人數11.36萬人次。擁有3000㎡醫學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科研平臺。2013年掛牌“廣州消化疾病中心”,2017年掛牌華南理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2024年成立廣州醫科大學輸血與血液病研究所、廣州介入醫學中心、“廣東省腫瘤介入診治聯合重點實驗室”揭牌。醫院擁有1個廣東省醫學重點實驗室,4個廣州市醫學重點學科,4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血液病學重點實驗室、消化腫瘤重點實驗室、消化病重點實驗室、胃腸病學重點實驗室。

未來,醫院將依托國家、省臨床重點專科平臺,以輸血與血液病研究所、廣州消化疾病中心為龍頭,進一步推進醫學高層次人才培養,加快構建具有引領效應的一批高水平專科群如廣州再生障礙性貧血診療中心、廣州老年疾病診療中心等,打造科研臨床綜合體,搭建轉化與精準治療的平臺,全力推動研究型醫院高質量發展,助力百年名院與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一起勇攀高峰。

招聘崗位

(一)博士后招聘

1.招聘崗位:

科研型博士后(長期招聘):在站期間專職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在站時間一般為2年。

臨床型博士后:在站期間同時從事臨床醫療和科學研究工作,完成住院醫師或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相應要求(已取得培訓證書者不做要求),在站時間一般為2-3年。

博士后導師及研究方向

序號

學科方向

姓名

招收類型

研究方向

1

輸血醫學科

付涌水

科研型
臨床型

輸血不良反應和輸血相關免疫

2

魏亞明

科研型
臨床型

輸血免疫,細胞治療

3

血液內科

王順清

科研型
臨床型

再生障礙性貧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和多發性骨髓瘤,包括遺傳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獲得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機制及其規范化診治

4

朱志剛

臨床型

老年人貧血、出凝血障礙、惡性血液與實體腫瘤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研究

5

張玉平

臨床型

造血干細胞移植,再生障礙性貧血診療,細胞免疫治療

6

王彩霞

臨床型

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及診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相關并發癥的發病機制及診療

7

許昕

臨床型

老年血液腫瘤的耐藥基因調控機制與臨床轉化,老年多系統退行性疾病細胞療法的機制與臨床轉化

8

黃金棋

科研型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神經免疫發病機制,CDR3為靶點的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等精準免疫調控技術研發,以及基于多模態人工智能的血液病診療新技術開發

9

消化疾病中心-
結直腸肛門外科

曹杰

科研型
臨床型

胃癌、結直腸癌的規范化診療及微創治療;結直腸癌的分子學發生機制;結直腸癌的流行病學及其危險因素研究

10

楊平

臨床型

結直腸惡性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胃腸道功能障礙與中樞神經系統的交互作用

11

消化疾病中心-
消化內科

周永健

科研型
臨床型

基于腸道微生態多組學分析與標準化腸道菌群重建的消化系統疾病診療技術

12

王紅

科研型
臨床型

腸道微生態與消化系疾病的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腸菌與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相關性研究

13

賈林

科研型
臨床型

急性胰腺炎伴腹腔內高壓的診治以及微生態研究;行為消化病學以及難治性功能性胃腸病的診治研究

14

聶玉強

科研型
臨床型

腸道微生態與消化系疾病的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

15

李康保

臨床型

老年消化腫瘤(包括:消化腫瘤的信號通路、鐵死亡、免疫狀態、癌旁組織、耐藥機制等)

16

黃紅麗

臨床型

炎癥性腸病及腸道微生態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基于腸道微生物-免疫軸的炎癥性腸病診治;腸道菌群移植治療炎癥性腸病的轉化研究

17

消化疾病中心-
胃腸、疝和腹壁外科

王強

臨床型

腸道良惡性疾病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以及快速康復治療研究;國際標準的胃腸道腫瘤術前術后放化療研究;代謝綜合征的精準減重微創手術治療研究;腹股溝疝及切口疝治療研究;結直腸肛門良性疾病(混合痔、肛瘺等)手術治療研究

18

孫政

臨床型

消化道腫瘤發病機制分子生物學研究;大腸癌早期篩查、預防與治療研究

19

消化疾病中心-
肝膽胰外科

陸敏強

科研型
臨床型

肝細胞癌的基礎與臨床研究、肝細胞癌的轉化醫學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肝移植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20

羅時敏

臨床型

肝膽外科,外科營養支持

21

泌尿外科

戴奇山

臨床型

前列腺癌發生,發展及預后的機制

22

鐘惟德

科研型
臨床型

前列腺炎癥腫瘤與代謝,泌尿外科學,擅長泌尿系疾病診斷和治療

23

韓兆冬

臨床型

泌尿系腫瘤脂代謝重編程

24

熊思維

臨床型

機器人輔助腔鏡手術在泌尿外科中的應用;腫瘤微環境的動態變化、脂代謝的異常調控以及線粒體功能性改變在泌尿系腫瘤發生、發展及耐藥過程中的機制及臨床轉化研究

25

湯平

臨床型

PSA及其相關參數在前列腺癌診斷和預后中的作用

26

葉劍恒

科研型

泌尿系腫瘤的分子診斷;前列腺癌代謝重編程的分子調控機制;前列腺癌治療抵抗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27

梁宇翔

臨床型

腫瘤代謝和腫瘤轉移進展機制

28

腎內科

梁鳴

科研型
臨床型

腎臟病理、動靜脈內瘺內膜增生機制以及遠程控制藥物遞送載體阻斷動靜脈內瘺等

29

何鳳

科研型
臨床型

糖尿病腎病的炎癥與免疫調控;糖尿病腎病代謝、免疫穩態、炎癥調節機制與疾病防控

30

黃玉宇

臨床型

老年急性腎損傷(AKI)的機制研究,老年慢性腎臟病、代謝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研究

31

呼吸內科

趙祝香

科研型
臨床型

COPD的病因、發病機制和臨床防治

32

馬為

科研型
臨床型

呼吸系統感染與腫瘤以及衰老的相關研究

33

陳勁龍

臨床型

老年腦肺綜合征、老年認知障礙、老年運動障礙

34

魏樹全

臨床型

急性肺損傷、肺部腫瘤

35

趙俊

臨床型

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的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

36

心血管內科

劉震

臨床型

冠脈介入、心電生理診療

37

楊崇哲

科研型

老年心力衰竭的分子與免疫機制及臨床轉化,免疫細胞介導的血管重構機制,骨質疏松與心血管疾病的共病機制及臨床轉化

38

劉東輝

科研型

糖脂代謝、氧化應激和炎癥對動脈粥樣硬化及血管衰老的影響

39

劉城

科研型
臨床型

微血管穩態失衡與重建(血管新生);心血管相關疾病分子與遺傳流行病學(精準醫學);腫瘤心臟病學

40

陳平安

臨床型

心力衰竭發病機制研究,高血壓、心力衰竭的預防和治療研究

41

內分泌科

何凌

科研型
臨床型

內分泌與自身免疫,代謝性疾病,糖尿病

42

秦慶新

臨床型

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眼病

43

風濕免疫科

蔡小燕

臨床型

風濕免疫疾病的臨床及基礎研究

44

腫瘤科

伍勇

科研型
臨床型

腫瘤放射治療,非編碼RNA對放射敏感性的調控作用,放療與免疫的協同作用

45

心臟大血管外科

陳海生

臨床型

主動脈夾層的機制研究及臟器保護、房顫機制、成人心臟外科相關的急性腎損傷的潛在生物標志物研究及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皮的機制研究

46

骨科

嚴瀚

臨床型

智能數字化精準外科手術研究,脊柱外科,3D打印與虛擬仿真在脊柱側彎的精準診療

47

楊運發

科研型
臨床型

骨與軟組織急慢性損傷、骨腫瘤、骨質疏松、骨關節畸形”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48

肖文德

科研型
臨床型

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脊髓損傷、骨質疏松等相關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49

溫世鋒

科研型
臨床型

脊髓損傷機制研究和椎間融合器的研發

50

王新亮

臨床型

骨關節疾病與運動損傷性疾病診治

51

劉永軼

臨床型

人工關節、骨關節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52

劉恩志

臨床型

脊柱相關疾病微創手術治療

53

鞠洪斌

臨床型

脊柱外科內鏡微創手術的手術和解剖研究;間充值干細胞的成骨基礎研究

54

高興華

臨床型

關節周圍骨肉瘤發生機制、轉移機制及抗癌耐藥的科研工作;骨關節炎慢性疼痛的發生機制研究

55

燒傷整形美容與創面修復科

楊榮華

科研型
臨床型

創面修復、皮膚再生、干細胞、外泌體及納米材料相關領域的基礎及臨床研究

56

甲狀腺外科

徐波

科研型
臨床型

甲狀腺腫瘤分子病理與早期診斷和干預,甲狀腺功能亢進及甲狀旁腺疾病的相關研究

57

麻醉科

鄭彬

臨床型

手術/創傷后神經認知以及情緒障礙的機制研究,高危高齡危重病人圍術期管理策略優化以及基于機器學習的圍術期大數據研究

58

程傲冰

臨床型

對新型可遺傳編碼的神經遞質熒光探針的研究;對阿爾茨海默病、中風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全麻藥物和局麻藥物在各種臨床場景的應用研究。

59

重癥醫學科

楊智

臨床型

危重癥患者(主要是膿毒癥患者)臨床大數據清洗分析

60

神經內科

汪鴻浩

科研型
臨床型

神經系統疾病的炎癥和免疫機制研究

61

歐陽櫻君

臨床型

腦血管疾病防治、腦認知障礙早期診療策略等研究

62

彭郁

科研型

周圍神經病、運動神經元病、自身免疫性腦炎的機制和防治研究

63

神經外科

呂建平

臨床型

腦血管病醫工交叉領域研究

64

精神心理科

張璐璐

臨床型

常見精神疾病的神經炎癥、腦影像及整合強化治療的機制研究

65

婦產科

況燕

科研型
臨床型

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婦科腫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婦科領域微創技術的應用研究

66

王小霞

臨床型

子宮腺肌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卵巢惡性腫瘤轉移、侵襲性研究及化療耐藥研究

67

生殖醫學中心

夏薇

臨床型

外泌體微小RNA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中分子機制和臨床應用研究,POI發病機制研究和生育力保護

68

男性專科

盧劍銘

科研型

惡性腫瘤的分子分型和治療抵抗

69

眼科

冷云霞

臨床型

兒童近視防控、青光眼防治、視網膜黃斑部疾病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的臨床研究及青少年近視發病機制和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再生的基礎研究

70

高宗銀

臨床型

白內障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各類功能性人工晶狀體的臨床與轉化研究,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臨床研究

71

邱海江

臨床型

紅光治療近視的實驗研究,光生物調節與視網膜疾病關系研究

72

張躍紅

臨床型

視網膜微血管病變發病機制研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預防與治療研究

73

口腔科

黃磊

臨床型

腭裂發生機制研究,疑難種植牙修復創新方法研究

74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何龍

臨床型

頭頸腫瘤免疫微環境,頭頸惡性腫瘤綜合治療并發癥基礎和臨床研究

75

孟慶翔

臨床型

鼻科學相關的臨床及科學研究

76

中醫科

鄧聰

臨床型

肌肉萎縮類疾病防治研究;膏方抗衰老研究;中醫藥防治慢性腎臟病研究

77

康復醫學科

蘭月

科研型
臨床型

吞咽障礙的生物力學及功能重組機制、經顱磁刺激精準靶向治療及腦可塑性等研究

78

張瑾

臨床型

各類肌肉骨骼疾病康復、骨科康復、運動損傷康復;認知障礙的基礎機制研究;肌骨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研究

79

檢驗科

徐邦牢

科研型
臨床型

腫瘤及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診斷

80

劉大漁

科研型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感染性疾病快速、高內涵診斷;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腫瘤個體化精準診斷

81

放射科

魏新華

科研型
臨床型

采用功能成像、分子成像及機器學習方法對抑郁癥、卒中后吞咽障礙及帕金森病進行神經機制及臨床轉化研究

82

楊蕊夢

科研型
臨床型

惡性腫瘤分子-智能影像及磁共振新技術研究

83

劉偉鋒

臨床型

心胸部、腹盆腔疾病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及分子影響研究

84

吳梅

科研型
臨床型

骨關節系統、盆腹部、乳腺疾病、鼻咽癌影像診斷及磁共振新技術研究

85

郭媛

科研型
臨床型

乳腺疾病醫學影像及人工智能及分子影像的研究

86

吳紅珍

臨床型

肝細胞癌影像學、免疫治療、影像組學和腫瘤微環境等方面的研究

87

病理科

楊靜

臨床型

胰腺導管腺癌的表觀調控及免疫微環境的相關性研究;腫瘤出芽在胰腺導管腺癌中的預后評估價值及其形成機制的研究

88

超聲醫學科

胡志文

臨床型

超聲空化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多模態超聲對疾病診斷與治療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89

馬穗紅

臨床型

超聲醫學新技術應用研究及人工智能的研究

90

臨床醫學研究所

杜步婕

科研型

可腎清除納米材料與生物體的界面作用并基于此實現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等應用

91

劉勇

科研型

阿爾茨海默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研究

92

段玉友

科研型

人多功能干細胞定向分化及其機理研究,干細胞在組織器官的功能修復與替代的作用,干細胞源的功能細胞在生物醫藥的應用;基于干細胞的類器官的構建和應用;腫瘤干細胞的轉化機理及其在臨床上促發腫瘤發生發展、轉移和復發中的作用研究;組織損傷修復和再生,結合生物材料,建立基于干細胞或基于干細胞產物的組織損傷修復、再生研究

93

謝華鋒

科研型

嵌合抗原受體-巨噬細胞的開發和應用;再生障礙性貧血致病基因鑒定和發病機制的探究;組蛋白修飾在血液發育及免疫細胞活化中的調控;規模化制備人造血小板方案的探索

94

占美曉

科研型

抗腫瘤轉移的機制與干預策略研究,介入醫療機器人的創新研制

95

曹紫洋

科研型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及納米醫學

96

左艷芳

科研型

腦高級認知功能的神經環路機制研究

97

劉雨豐

科研型

腸道炎癥性疾病的免疫調控機制

2.崗位條件:

(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科研誠信,秉承學術良知,恪守學術道德規范,嚴謹治學。

(2)身心健康,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

(3)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

(4)取得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如為2026年應屆博士畢業生,須在當年取得博士學位)。

(5)主持省部級及以上課題或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 通訊作者(排名后)發表高質量論文者優先。

(6)須全職在院工作,原則上不接受在職人員的申請,不招收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福利待遇:

(1)年薪待遇:可高達60+萬元,額外享受醫院優厚的科研獎勵;

(2)科研經費:享受廣州市博士后科研啟動經費資助20萬元(以上級政策為準);

(3)科研條件:醫院擁有超過3000㎡的科研平臺,已購置多種先進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可滿足高水平科學研究需求,且博士后合作導師隊伍基本完成全學科覆蓋;

(4)支持服務:醫院鼓勵和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間申報國家、省、市的各類博士后人才項目和研究項目,予以定期指導,獲得項目資助的,可按相關規定享受待遇;

(5)職稱評審:在站期間可享受本院職工同等職稱評審政策;

(6)在站時間:博士后在站時間一般為2-3年,在站滿21個月并達到出站條件,即可申請出站;

(7)出站待遇:出站考核合格及以上者擇優留院,且考核優秀或符合條件可申請參加公開招聘納入廣州市事業編制。留院者可申請廣州市安家費(以上級政策為準)和醫院安家費等,各類補助待遇超過100萬元。

(二)應屆畢業生及社會人員招聘

1.招聘崗位

序號

招聘崗位

招聘人員類型

擬聘人數

學歷學位要求

專業要求

專業技術資格要求

是否需要規培證

其他要求

1

血液內科

醫師

不限

1

博士研究生

血液內科

醫師及以上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血液內科

醫師及以上

2

腎內科醫師

不限

1

博士研究生

內科學

醫師及以上

3

心血管內科

醫師

不限

1

博士研究生

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方向)

醫師及以上

4

神經外科

醫師

應屆生

1

博士研究生

神經外科

醫師及以上

社會

人員

1

博士研究生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及以上

5

心臟大血管外科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外科學、內科學

副主任醫師及以上

6

婦科醫師

不限

1

博士研究生

婦產科學或

腫瘤學

醫師及以上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中醫學或者中西醫結合

(婦科方向)

醫師及以上

有工作經驗者優先

7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耳鼻喉相關

專業

醫師及以上

主治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者,學歷學位可放寬至碩士研究生

8

口腔科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口腔頜面

外科學

醫師及以上

四證合一

9

鶴洞分院口腔科醫師

不限

2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口腔臨床醫學

醫師及以上

10

眼科醫師

應屆生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眼科學

醫師及以上

11

眼科視光師

不限

1

本科及以上

眼科學/

眼視光學

技師及以上

12

鶴洞分院眼科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眼科學

副主任醫師及以上

三甲醫院眼科或眼科專科醫院工作經驗5年以上,熟練掌握白內障等眼前段手術。能獨立開展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者優先錄取。

13

輸血醫學科

技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臨床檢驗診斷學

技師及以上

有工作經驗者優先

14

檢驗科技師

不限

2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本科臨床醫學或醫學檢驗

技術

無要求

15

超聲醫學科

醫師

應屆生

1

博士研究生

臨床醫學或影像醫學與

核醫學

醫師及以上

應屆生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臨床醫學或影像醫學與

核醫學

醫師及以上

16

麻醉科醫師

不限

2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麻醉學

醫師及以上

17

重癥醫學科

醫師

不限

1

博士研究生

重癥醫學、急診醫學、內科學

醫師及以上

18

急診科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急診醫學、內科學、重癥醫學

醫師及以上

19

動物房技術員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獸醫相關專業

無要求

要求有獸醫資格證,會實驗小動物操作技能

20

信息中心工程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工程(偏算法類)、管理信息系統等相關專業

無要求

21

南沙醫院心血管內科

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內科學

醫師及以上

22

南沙醫院胸外科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外科學、腫瘤學

醫師及以上

23

南沙醫院麻醉科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麻醉學

醫師及以上

24

南沙醫院急診科外科

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外科學

醫師及以上

25

南沙醫院重癥醫學科

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內科學、重癥醫學

醫師及以上

26

南沙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耳鼻咽喉科學

醫師及以上

27

南沙醫院口腔科醫師

不限

2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口腔醫學

醫師及以上

28

南沙醫院康復醫學科

醫師

應屆生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

醫師及以上

29

南沙醫院康復醫學科

技師

應屆生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或運動康復學等專業

技師及以上

無要求

30

南沙醫院放射科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影像醫學與

核醫學

醫師及以上

31

南沙醫院輸血醫學科

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內科學

醫師及以上

具有輸血專業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32

南沙醫院中醫科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中醫學、中醫針灸推拿、中西醫結合

醫師及以上

有中醫外治法特殊技能者優先

33

南沙醫院介入放射科

醫師

不限

1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放射影像學、外科學

醫師及以上

34

護理人員

不限

45

本科及以上

護理學

無要求

應屆畢業生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非應屆畢業生要求取得本科以上學歷,2年三甲醫院工作經歷

35

PICC專科護士

社會人員

2

本科及以上

護理學

無要求

三甲醫院兒科病區工作五年以上經歷,有PICC置管證書且能熟練掌握兒童PICC置管技術,兒童血液專科的護士優先

2.崗位條件:

(1)溝通能力強,有團隊合作精神;

(2)年齡要求:原則上要求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及碩士研究生年齡30周歲及以下、博士研究生年齡35周歲及以下,有工作經驗者年齡不做要求;

(3)英語條件:學歷學位要求為博士研究生崗位需取得全國大學英語六級425分及以上,其余崗位需取得全國大學英語四級425分及以上;具有兩年及以上國(境)外學習工作經驗者,英語條件不作硬性要求;

(4)應聘者應于報到前取得相應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及崗位要求的其他證明材料,應屆畢業生要求于2026年12月31日期間取得畢業證書(含持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人員);應聘要求有規培證的崗位者需取得專業型學位或經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于2026年8月前取得合格證書;

(5)主持省部級及以上課題或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 通訊作者(排名后)發表高質量論文者優先。

醫院具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入職后表現優異者,在事業編制、出國研修、科研脫產、人才項目申報、入選青年人才培育計劃、在職人員后續學歷(學位)攻讀、崗位聘用、職稱晉升、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可優先推薦。

報名渠道

投遞鏈接:https://personnel.gzhosp.cn/service/zhaopinFront/resume_1.html

投遞二維碼:

咨詢電話:總院 姜老師 ?020-81097061/南沙醫院 季老師 22903806

簡歷投遞截止日期:2025年11月30日(博士后崗位常年招收)

專題推薦

進入關懷模式